<表達創造影響力手冊 / 🟨三:技巧與實戰 / 章節6:說話前的準備 / 6.3:設計你的開場
一場表達最危險的地方,其實不是結尾,而是開頭。在你張嘴的那一刻,聽眾就已經在決定:要不要聽你說下去。這就像初次見面,你只有幾秒鐘能讓人產生「值得信任」或「想再聽聽看」的感覺。
許多人一開口就先道歉:「不好意思我準備得不夠…」或用力過猛:「今天我一定要告訴大家一個驚天動地的真相!」這些方式往往讓氣氛陷入尷尬。真正有效的開場更像是「搭橋」——你必須先鋪一條路,引導聽眾願意跟著你走下去。
有一次,我聽到一位演講者的開場很特別。他什麼都沒說,先停了三秒,望著台下,然後緩緩問:「你記得上一次後悔沒有把話說清楚,是什麼時候?」全場瞬間安靜下來,因為每個人都開始回想。這就是好的開場——不需華麗,而是能在對方心裡激起共鳴。
另一位我很佩服的朋友習慣用小故事開始。他曾分享自己在面試時,因為緊張說錯一句話,差點丟掉工作。這個故事沒有誇張情節,卻讓聽眾立即意識到「原來表達與命運息息相關」。你會發現,人們對故事的投入感,遠勝過任何道理。
也有人選擇用數據或金句開場。「研究顯示,大部分人因為表達不清,至少錯失過一次重要機會。」這樣的數據不僅帶來震撼,也自然引出接下來的內容。而「世界從來不是被真理改變的,而是被能把真理說清楚的人改變的」這句話,則像一記敲門聲,讓你意識到:接下來值得聽。
開場沒有固定公式,它是一種「打開對方心門」的藝術。當聽眾願意與你站在同一座橋上,你後面的內容才有落地的可能。
<aside> 🔒
你不是在設計一段話,而是在設計一個「邀請」。當開場邀請成功,對方才會真正走進你的世界。
</asid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