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表達創造影響力手冊 / 一 : 表達基礎 / 章節1 | 表達的本質 / 1.3:心理學支撐
你有沒有想過, 為什麼有些人的話語能讓我們深信不疑,而有些人卻總是引人懷疑?
為什麼某些故事能在腦海中停留多年,但許多數據卻轉眼即忘? 這背後,其實隱藏著心理學的強大力量。
最常見的是權威效應。 當一個人擁有專業頭銜、豐富經驗,或僅僅是表現得非常自信時,我們就更容易相信他。 即使我們沒有完全驗證他所說的內容,內心也會傾向於認為「這應該是真的」。 這就是為什麼醫生提供的飲食建議,總比鄰居阿姨的意見更有分量。
另一個影響力來源是共鳴效應。 人們最容易被與自己相似的人打動。 當你發現對方的故事與你的人生經歷有所重疊,你就會感到「他懂我」。 這種共鳴感比任何數據都更能打開人心。 這解釋了為何演講者分享自身的掙扎與困境,比單純講述成功秘訣更能觸動人心。
還有故事記憶效應。人腦天生偏好故事。 孤立的數字和理論很快就會被遺忘,但若這些數字融入故事中,它們就能深刻烙印在我們的記憶裡。我們可能記不住某場演講的具體內容,但「從谷底翻身」的故事情節,卻能長久留存。
<aside> 🔥
影響力不是憑空出現的,它背後有堅實的心理學基礎。 權威讓人相信,共鳴讓人打開心門,故事讓人記住。 你學會運用這些原理,你的表達就不再只是單純傳遞信息,而是能真正觸動人心。
</aside>